人間通訊社

2025年08月13日 星期三
星雲大師全集
首頁 > 心靈補給 > 佛學講座> 心保和尚西來寺闡釋空性 大眾領悟「空歡喜」

佛學講座

字級

心保和尚西來寺闡釋空性 大眾領悟「空歡喜」

【人間社 潘青霞 美國洛杉磯報導】 2025-08-05
國際佛光會洛杉磯協會8月3日於西來寺法堂舉行心保和尚與檀講師佛學座談,現場同步英文翻譯,近300人共霑法喜。心保和尚期望大眾體會般若空性,證得「空歡喜」。西來寺住持慧東法師、國際佛光會洛杉磯協會會長蔡月琴、6位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檀講師與會,除分享心得,檀講師更以「挖寶」、請教「武林秘笈」,與心保和尚交流,法堂內笑聲陣陣。

心保和尚表示,學佛者對「空」一字(梵語 śūnyatā )應耳熟能詳,佛門常被稱為「空門」,有偈云:「解脫門開誰肯入?浮生夢醒自知歸。」空,非空談,貴在體會與實踐,正如六祖惠能大師所言:「諸佛妙理,非關文字。」

「空」是因緣所生法的實相,以緣起觀性空,方得中道義,不落二邊,不淪「頑空」。龍樹菩薩《中論》言:「眾因緣說法,我說即是空,亦為是假名,亦是中道義 」、「以有空義故,一切法得成」,從因緣見生滅,從生滅見無常,從無常見無我,無我即是空。

以勝義諦觀之,空即是佛。《金剛經》云:「如來者,無所從來,亦無所去。」了知諸法空性,便能如《心經》所言,「遠離顛倒夢想」。而《阿含經》所說的無常、無我之「空」,正是大乘經典中的「般若空性」,也就是觀照六根六塵,皆應無所住,照見「不思善、不思惡」的本來面目。

心保和尚強調,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賦予「空」積極意涵,以空為樂、以無為有,這便是空的實踐,心無罣礙,領悟無上「空歡喜」。

慧東法師表示,信眾初入佛門多有所求,如祈福消災,盼心保和尚與檀講師對「空」的交流,能帶來啟發。

檀講師陳居分享因病體悟「緣起性空」,除求醫之外,也用心觀照、坦然接受病痛,並探尋其根源。檀講師陳倫傑分享唐朝的趙州從稔禪師〈魚鼓頌〉:「四大由來造化工,有聲全貴裡頭空;莫嫌不與凡夫說,只為宮商調不同。」

檀講師許慧雲請益心保和尚:「四念處與空性智慧有何關聯?」並提出她自稱為「挖寶題」的問題:「您弘法全球、日理萬機,如何在忙碌中用功?」心保和尚回應,佛陀入滅前指示「四念處」為住,透過觀身、受、心、法,了知無常、苦、空、無我,開啟空性智慧。至於日常修行,他以「不要想太多」回答,並強調「平常心是道」,聽眾掌聲陣陣。

檀講師李敏請教心保和尚「武林秘笈」:「如何超越二元對立的習性,見到空性?在疼痛當下,如何空觀?」心保和尚說明,二元對立是五種不正見中的「邊見」,如執常、執斷,應以緣起觀照破除。他以台語「有影無影」(真的假的)說明影生滅依光的因緣。並引用百丈禪師「預立為不勞 」,強調平日勤修「正定」,可於痛苦現前時起消災之效。

檀講師邱全春分享法語:「山也空來水也空,隨緣變現體無窮」、「本無一事可思求,平地風波信筆收」,說明在空與無中,隨緣自在、不執不取。

洛杉磯協會會長蔡月琴以擔任法會義工的經驗,見證壇場從無到有、再歸於無,體會「鏡花水月」的意境。雖然有人認為虛幻之物無須認真,她卻希望大眾看到鏡中之花的莊嚴、水中之月的皎潔,當下心生歡喜。她期許佛光人集體創作中,展現「有」的弘法形式,成就「無」形的功德與歡喜,實踐星雲大師所望。
12345678910第1 / 200頁
追蹤我們